【歷史沿革】
松園別館興建於1942(昭和17)年,為當時日軍在花蓮的重要軍事指揮中心:兵事部的辦公室,四周因老松林立、環境清幽,故而得名。1947年由陸軍總部管理、陳誠青年軍駐守;後來又成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度假中心」;1977年改由國有財產局所有,1978年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 2000年內政部通過成為「歷史風貌公園用地」,展開整修,並於2002年9月23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2003年9月由花蓮縣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花東文教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同年辦理「2003年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帶領松園朝向以藝文活動為主題的公共空間發展;自2006年6月起委託祥瀧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帶領松園成為國內外藝術創作者及藝文作家群聚交流的場域。2019年4月1日起由產權單位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東農場委託藝術廣場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繼續經營管理。
【環境簡介】
位在美崙山的松園別館是花蓮縣僅存日治時期最完整的一棟軍事建築,擁有制高點的地理優勢,視野良好,不但可以監控眼前太平洋海面上的軍艦船隻,也能掌握從前附近南機場飛機的起降,加上滿天茂密的松樹枝葉,讓這棟灰色建築更是顯得隱密。
松園園區內的四棟建築物包含:主體建築(現為主要展覽空間)、松園餐坊、松園概念工坊與小木屋。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形式的磚木、鋼筋混凝土混合之二層洋樓建築;所謂「折衷主義」型式建築是指松園別館建築主體為巴洛克風格形式,一、二層皆設拱廊,屋頂則是覆蓋日本式瓦頂,這種兼具東西合併的建築風格,便是「折衷主義」的代表。室內則是日式講究通風效果的木窗與拉門氣窗、以及木桁架結構的屋頂。由於「兵事部」是在戰爭期間爭取時效所建,只講究堅固耐用,在外觀上並無太多修飾,但從現代眼光來看,卻可感受一種古樸的美感。松園原本共有五棟建築物,一座原位於大門入口處旁的木造門房,因年久失修嚴重毀損而忍痛拆除。
為活化再利用文化資產,松園別館不定期辦理以「松」為意象之主題性活動,如藝術家創作營、藝術家進駐,以及多場藝文講座、展覽、研習、演出等多元活動;每年10~11月間舉辦太平洋詩歌節,邀請重量級詩人及作家共同吟詠詩歌,使松園成為全台矚目的詩文重鎮。
館舍資訊
- 開閉館時間
- 09:00-18:00
每月第二週週二公休
寒暑假不休館
除夕休館
館舍位置